【春季穿衣】乍暖还寒,幼儿老师送给家长的穿衣指南
北方的春天,前几天还风和日丽,这几天却又冻风时作,真是令人捉摸不透。大概,我经历了一个假春天。一个“假”的春天,对于幼儿园的孩子来说,也是一个挑战,穿少了感冒,穿多了又怕“捂”出病来,那么,乍暖还寒的春季,究竟应该怎样给小朋友们穿衣呢?且听幼师来支招。
春捂秋冻,究竟怎么“捂”?
“春捂秋冻”这一说法似乎已经被大家认为是定律贯穿于生活中。究竟什么才是正确的“春捂”呢?听听育儿专家怎么说。
1.15℃是“捂”的临界温度
“春捂秋冻”这个词似乎更多的被老人和小孩适用,即使是仲春时节,依然能遇见穿着厚厚的衣服行走的老人。其实,“春捂”的临界温度是15℃,也就是说,气温超过15℃时,就不用“捂”了。当然,那些特殊体质的人除外。
2.昼夜温差大于8℃是“捂”的信号
面对温度百变的春天,父母要根据天气的变化给孩子适当增减衣物,一般认为,当昼夜温差大于8℃时,就需要给孩子贯彻“春捂”这一“定律”了。
3.“捂”出汗怎么办?
当孩子玩得满身出汗时,也不要立刻脱衣服,应该用毛巾把胸背上的汗擦干,让孩子安静下来,待汗水完全褪去。
春季穿衣,要做到“三暖二凉”
1.一是暖“背”
背部保持适度温暖利于宝宝体内阳气生发,可预防疾病的发生。妈妈在给宝宝增减衣物时,可以摸摸宝宝的背部,如果有点湿湿热热的,那就适当给宝宝减点衣服,如果有点凉,就要赶紧给宝宝加衣服。
2.二是暖“肚”
肚子这一部位是无论哪个季节都要保暖的对象。一受凉会引起肠胃的不适。宝妈们尽量给宝宝在里面穿一个稍微长一点的衣服,防止宝宝一跳起来的时候,露出肚子受凉。
3.三是暖“脚”
脚与上呼吸道黏膜有着密切的神经联系,又远离心脏,血液循环较差,一旦脚部受凉就易引发感冒。所以,即使孩子在室内玩耍时也不要光着脚;给宝宝穿上小棉袜,保证一身温暖。
4.做好“二凉”
“二凉”是指头部和心胸要凉。孩子体表散发的热量,有1/3是由头部发散的,如果头部捂的过热,容易引起头晕头昏、烦躁不安。心胸凉,是指给孩子上身穿的衣服不要过于厚重臃肿,以免胸部受压,影响正常的呼吸与心脏功能。
幼师提醒,这些衣服尽量不要穿
1.带长带子的连帽衫,以及各种带有铆钉、水钻、亮片装饰的衣物……
危害:
这属于比较容易引发意外伤害的衣服类型。孩子有强烈的好奇心,玩耍时不知深浅,用力拉扯带子可能会造成窒息伤害;衣服上的铆钉、珠子等有可能被孩子抠下来误吞,这样的例子已经多次发生。
给宝妈的建议
尽量给孩子穿简单的衣服,那种装饰物多又复杂的衣服不要给孩子穿。还要注意时常检查一下孩子的纽扣是否松动,避免意外发生。
2.连裤袜、丝袜、束身内衣、紧身牛仔裤......
危害:
这些衣服属于紧身型的衣服,虽然看上去时髦,但是不仅会影响孩子 的身体发育,过于紧身的上衣还会阻碍孩子肠胃的蠕动,降低孩子的消化功能。紧身衣服的透气性不好,还会导致各种皮肤病的发生。
给宝妈的建议:
纯棉衣物是宝宝的最佳选择,尺寸以稍微宽松为宜,鞋以运动鞋为主。
3.背带裤、连身衣、拉链在背后的裙子、带拉链或扣子的裤子、有鞋带的鞋子……
危害:
这类衣服属于穿脱困难的一类。孩子在自己穿脱衣服的过程中,既浪费时间,又耗费精力,不利于孩子自理能力的培养。而且,还会增加教师的负担。
给宝妈的建议:
孩子的衣物款式和设计不宜烦琐,直接套头的上衣最方便;裤子以宽松易穿脱为佳,背带裤、喇叭裤、紧身裤等,都不太可取,不仅穿脱不便,还容易造成孩子上厕所尿湿裤脚。
另外,宝妈们还要注意春季穿衣把握好“下厚上薄”的原理,因为宝宝的腿脚对寒冷的感受最为敏感。还要注意上幼儿园的宝宝的穿衣要遵循“轻捷、易脱、适宜活动”的原则,宝宝舒服,老师也省心。
谭红 转自 培根幼师
用户登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