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春日保健】春季幼儿卫生保健小常识
春天到了,万物复苏,春意盎然,这是一个美好的季节。但随着气温的回升,春天也是一些传染病的高发阶段,幼儿免疫能力低抵抗力差,容易被病毒侵体。因此,这个时期要特别注意预防幼儿传染病的发生。
每天晨检一摸、二看、三问、四查
春季幼儿常见疾病
一、流行性感冒
又称上呼吸道感染,主要表现为:鼻塞、流涕、打喷嚏、音哑和咳嗽、咳痰等主要症状。天气变化时,应注意防寒保暖,多进行户外活动,应经常加强身体锻炼。
注意事项:饮食宜清淡,多饮水。
二、水痘
水痘发烧一般在39C以下,初为红色斑丘疹,散布身体各处,经数小时后绝大多数变为疱疹,疱疹大小不一,直径3~8毫米,周围发红,几天后疱疹变干,形成结痂,2~3周后脱落,起病后3~5天可陆续又见新皮疹,有的分批出现,检查时可发现同一患儿身上又有丘疹、疽、结痴同时存在。疙疹有些瘙痒,抓破后易感染,口腔。咽部粘膜、眼结膜均可出现皮疹。
注意事项:出水痘期间,宜吃清淡,容易消化的食物,注意多喝水。水痘病人在出疹期要严格隔离,至皮疹全部结痂为止(自发病起21天左右)。由于患者出疹前两天即有传染性,隔离病人并不能完全防止水痘的传播。
三、手足口
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多发传染病,以婴幼儿发病为主,多种肠道病毒都能引起,EV71病毒是其中的一种。一般症状较轻,大多数患者发病时,往往先出现发烧症状,手掌心、脚掌心出现斑丘疹和疱疹(疹子周围可发红),口腔粘膜出现疱疹和/或溃疡,疼痛明显。部分患者可伴有咳嗽、流涕、食欲不振、恶心、呕吐和头疼等症状。
注意事项:预防手足口病的关键是注意家庭及周围环境卫生,讲究个人卫生。饭前便后、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;不喝生水,不吃生冷的食物;居室要经常通风;要勤晒衣被。流行期间不带孩子到人群密集、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,要避免接触患病儿童。流行期可每天晨起检查孩子皮肤(主要是手心、脚心)和口腔有没有异常,注意孩子体温的变化。
四、红眼病
医学上称为急性结膜炎,春季发病率较高。感染红眼病后几小时内就可发病。初起眼发痒,有异物感,怕光,流泪,结膜充血,眼睑红肿。
注意事项:
1.注意个人卫生,尤其是要改掉乱揉眼睛的习惯。
2.避免接触结膜炎患者。
3.孩子得了红眼病后,不要用热水清洗孩子的眼睛,以免损伤他的眼角膜。
4.不要擅自给孩子滴眼药水,因为其中可能含有抗生素等成分。
五、诺如病毒
诺如病毒潜伏期多在24~48h,最短12h,最长72h。感染者发病突然,主要症状为恶心、呕吐、发热、腹痛和腹泻。儿童患者呕吐普遍,成人患者腹泻为多,24h内腹泻4~8次,粪便为稀水便或水样便,无粘液脓血。大便常规镜检WBC<15,未见RBC。原发感染患者的呕吐症状明显多于续发感染者,有些感染者仅表现出呕吐症状。此外,也可见头痛、寒颤和肌肉痛等症状,严重者可出现脱水症状。
注意事项:注意个人卫生,勤洗手。不吃生冷食品和未煮熟煮透的食物,减少在外就餐。
刘丽 转载
用户登录